热血丹心铸春秋 ——记国家地理信息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吴信才

发布日期: 2019-09-17 点击次数: 1134 字体显示: 【大】【中】【小】 分享到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吴信才-照片.jpg


   吴信才说,做科研就像做艺术,有一点不满意就要改过来,做一件事情就要尽量做到极致!

古往今来,几乎人类所有活动都是发生在地球上,都与地理空间位置息息相关,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数字地球”“数字城市”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967年,世界上第一个真正投入应用的地理信息系统在加拿大渥太华研发成功。1989年中国第一套可实际应用的彩色地图编辑出版软件MapCAD问世,宣告中国传统的手工制图时代一去不复返,1995年中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地理信息系统MapGIS横空出世,一举打破了长期以来国外GIS软件在我国市场的垄断局面,直至今日,我国自主可控的国产GIS软件始终保持着国际竞争力。

中国GIS软件用三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国外五十余年的路,这又有着怎样的故事?这背后,正是有像吴信才这样的一群科学家在默默奉献。

1从岭南山村走出的科学家

1953年初,吴信才出生在广东省吴川市覃巴镇一个山村,爷爷奶奶早逝,家庭贫穷,排行老幺的父亲凭借一手好的木匠手艺逐渐成为十里八乡的名人。“父亲只读了三年书,可是他在实践中学习积累了很多科学知识,我上中学时都比不过他。”谈起家庭,吴信才对父亲满怀敬意。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好学的父亲对吴信才有着深刻的影响。

小时候的吴信才热爱读书、酷爱学习,大多小孩子刚上学时都要哭闹一番,吴信才却不然,看到身边哥哥姐姐每天背着书包上学去,还没到入学年龄的吴信才也央求母亲要去上学,母亲无奈地给了两分钱让他自己去学校,到了村小学,校长看着诚恳的吴信才也没办法,只得送了他两本字帖,让他等明年再来。

入学后,吴信才则是抓住机会就读书,“当时我的老师喜欢讲故事,引导学生看书,但是村小学书很少,很宝贵”。有一次,吴信才去吴川县城看龙舟赛,拿着母亲给的午餐费,却转身去书店买了两本小人书,现在吴信才仍然清晰记得书名--《海上哨兵》和《夜闯龙潭集》。回家后,吴信才对这两本书爱惜得不得了,怕书损坏,他先用铅笔临摹又用毛笔描绘,制成临摹本,去跟别人换更多的书看。

待到吴信才读中学时,“文革”已经波及学校,从各处搜集来的文化书籍堆在仓库里,即将被付之一炬。那段时间,吴信才冒着被抓的危险,多次乘着夜色,翻墙入室“盗书”,“当时读了很多经典名著,《红岩》《林海雪原》都是那个时候读的”,吴信才回忆道:“我通过读书自学了很多数理化知识。”

在后来的治学生涯中,吴信才多次强调自学,常对学生讲,“自学对个人成长很重要,不能一直靠老师的灌输,学生只有善于自学才会超过老师。”当时,中学读完的吴信才就踏进了社会。正是靠着良好的自学习惯,在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后,已经25岁的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中国地质大学。

   “记忆中,每天凌晨两三点,母亲就要去很远的山下水井排队打水”,也许是故乡村民饮水困难的场景历历在目,最初吴信才选择的是中国地质大学的水文地质专业。后来每次回乡,吴信才都会走遍全村考察找水,最终利用专业的找水技术,为地层结构复杂的家乡打了两口深井,让乡亲告别了“饮水难”的问题。

进入大学半年后,中国地质大学又设立了应用电子专业。有着强烈求知欲的吴信才,仿佛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新追求,选择调剂到了这一专业。

2科研路上不畏困难 研发中国人自己的GIS技术

回顾吴信才的人生经历,前半生经历着种种变革,是磨砺锻炼的半生,后半生则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中潜心科研,是奋斗不止的半生。他们那一代人见证着共和国的成长史,演绎着共和国的发展飞跃。

有人曾问吴信才,这科研路上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吴信才的回答是:“一辈子没有什么能难得倒我,什么叫困难?国家从战火纷飞的年代到现在安定和谐,从一穷二白到现在繁荣富强,一路走来,没有什么能难得倒我们。”

上世纪90年代,当用MapCAD制作出的彩色地质图出现在第三十届国际地质大会上时,外国专家感到难以置信,“中国没有这方面的专家,也没有这样的设备,怎么可能制作出这样精美的地图?”

在地质领域,地学工作中所涉及图件种类繁多,形态复杂,数量巨大,然而那时的中国,制作地图完全是靠传统手工,不仅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周期长,一张地图往往需要半年乃至一年才能制出。国家在“七五”“八五”期间也曾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以期改变这一现状,但均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随着吴信才主持的MapCAD计算机彩色地图编辑出版系统研发成功,中国传统的手工制图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当时的地矿部立项拨了10万元研发经费,仅采购微机就用了5万元”,那时的微机运行内存仅600K,汉字输入系统就占据了200K,吴信才只得另行开发汉字输入系统,使得所占内存缩减到几十K,他把这套系统命名为“达布”输入法,与double谐音,“因为我的双胞儿子嘛!”科学严谨的吴信才也不乏幽默。

后来,外国专家到中国地质大学来实地观摩MapCAD,在事实面前不得不相信,这里没有国外专家的技术帮助,完全是中国人自主的技术。

1995年MapGIS横空出世,这套软件与国外同类地理信息系统相比,在图形输入、海量图库管理、空间分析、高精度数字图件的出版等方面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空间信息管理与制图的结合方面以及性能价格比上大大优于国外同类软件,一举打破了国外GIS软件在我国市场上一统天下的局面。

说科研之路没有困难,那是因为被征服的技术难关称不上困难,可在人员设备极其匮乏、基础条件极差的年代研发软件,这其中的艰辛,外人又怎能感知?记忆里,大年三十年夜饭罢,一家人其乐融融聚在电视机前看春晚,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每个家庭的常态,可吴信才却十多年没看过春晚。那时他所有精力都投入到科研工作上,每天工作到凌晨两三点,哪有闲下来的时间呢?

后来的故事就是“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的诠释了。

吴信才带领科研团队不断取得技术创新突破,先后主持国家863重点项目“面向网络海量空间信息的大型GIS”、“网格GIS软件及其重大应用”等10多项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他本人更是入选首批长江学者,并四度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

国产GIS平台MapGIS自主核心技术始终保持国际竞争力,广泛用于智慧城市、自然资源、地质、通信、公共安全等领域,服务于国计民生,并为“神舟”系列飞船、“嫦娥探月”工程保驾护航,助力中国梦。

3走中国特色的GIS创新之路 实现全世界智慧的共享

从彩色地图编辑出版系统到GIS平台,再到空间地理信息的深入应用,我国的GIS技术水平历经了追赶国外到并驾齐驱,再到超越领先的阶段,今天,中国的GIS技术已经走在了世界前沿。举目四望,路在何方,吴信才有自己的思考,“走出中国自己的特色GIS创新之路。”

近十年来,全球GIS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市场高速扩容,呈现用户多样化、需求规模化、应用涉及面广等特点。原有的GIS软件架构已无法满足GIS数据应用的规模化、复杂时空数据分析处理的智能化以及GIS服务的大众化等方面的需求。对此,吴信才要走的是“腾云”与“生态共享”之路。

2014年,面向大数据与云服务的T-C-V软件架构研发成功,全球首款具备“纵生、漂移、聚合、重构”云特性的GIS软件平台MapGIS 10问世。“基于MapGIS 10,全球所有GIS爱好者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在世界任何地方、任何时间、以任何形式进行个人或团队组合的GIS开发,构建自己的云应用,获取所需的各种开发及应用资源。”吴信才所推崇的云GIS软件平台,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实现全世界地理空间信息的人力、智力、物力的共享。

事实上,MapGIS 10最大的贡献在于,它提出了一种新的软件模式。它以自主定制的模式通过互联网形式提供给用户,由用户根据所需,聚合、重构成各种 GIS 工具,最终迁移形成所需的行业应用,真正实现智能定制的应用软件和解决方案。

在吴信才这一技术理念的引导下,司马云应运而生,这是一个以GIS平台为核心,对GIS行业传统生产开发模式、软件服务模式、行业应用模式和销售交易模式进行变革,打造全面依托互联网模式的GIS生态圈和全新的GIS软件生态链。司马云颠覆了多年传统地信技术的思维模式,为当前众多的GIS软件企业所面临的共享难、开发难、协作难、系统改进难、成本高等诸多问题,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案。

4功成而弗居 团队是技术永葆先进的源泉

在埋头钻研国产GIS软件技术的同时,吴信才也在思考如何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更好地服务社会。1992年,吴信才与其创业团队成员共同创办了中地数码公司,二十余年间,几经风雨,却始终屹立潮头。如今已经是集地理信息系统研究、开发、应用和服务于一体的中地数码集团,同时在全国拥有10余家分子公司、四百余家合作伙伴,已经成长为国家可以信赖的民族GIS软件企业。

回顾自己几十年的技术研发生涯,吴信才深有感悟:一个人的能力始终是有限的,在历史的长河中,优秀的人才有很多,可稍不留意就可能被埋没,而挖掘好的团队,始终是承载企业理念和精神的根本。因此,一切的成就不可能只归功于他自己,更多的是源于团队的付出。

“我慢慢从一个领导者变成了助推器,只是需要我的时候推着他们向前走就行,后生可畏,力量强大。”他希望把自己几十年来孜孜不倦的奋斗精神和实事求是的品质传递给下一代。

2016年,中地数码掌舵履新,吴信才将接力棒交到了新一代中地人吴亮、万波的手上。三年多来,新一代中地人继续践行吴信才“生态共享”的理念,以“平台+生态”融合创新战略打造GIS生态圈,取得了累累硕果。一方面,向着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GIS产品的道路不断前进,推出全空间智能GIS平台MapGIS 10.3;另一方面在技术、研发、服务、人才、创投等层面形成了五大平台精准布局,为地理信息服务的人力、智力、物力的融合共享提供了基础支撑环境,同时也与华为、浪潮等ICT企业合作,共同打造GIS生态圈。

图片1.png 

MapGIS 10.3全空间智能GIS平台发布

随着近年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层出不穷,行业应用需求呈爆发之势。鉴于此,在吴信才的倡导下,成立了中地研究院。研究院聚集了一大批高精尖人才,面向国家、行业重大应用需求,凝聚优势资源,进行高端技术和重大战略产品的创新开发,致力提升国产GIS平台MapGIS的核心技术。目前中地研究院在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人工智能与GIS技术融合等方面取得了突破进展,MapGIS 10.3在全空间、大数据、智能GIS等方面的技术创新突破,中地研究院也在其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看到自己创立的团队能取得今日之成绩,吴信才非常高兴和自豪:“我对新一代的中地人充满信心,中地在他们手上也将会更好,我国GIS产业发展一定会更好。”

5桃李满天下 心系GIS领域人才培养

2016年,吴川市市长全可文一行来武汉考察学习,其间慕名来中地科技园看望同乡吴信才。座谈会上,吴信才认为吴川富豪之乡的美名应该归功于政府的领导,“我不是富豪,可我却很富有,因为我培养了很多优秀的学生”,吴信才对此颇为自豪。以前人们用“万元户”形容富有,其实,吴信才很早就是“万元户”了,数十年教学生涯中得他教诲的学生数以万计,这些学生现今遍布全球,多有成就,吴信才可谓是桃李满天下。

1982年,吴信才大学毕业后留在了中国地质大学任教。教书育人是“地大人”吴信才做了一辈子的事。他是信息工程学院的首任院长,也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第一个通过教职工选举上任的院长。十七年的任职生涯中,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信息工程学院从无到有,从最开始的一个系、两个专业发展到现在拥有博士点、硕士点、博士后流动站,师资力量雄厚的重点学院,吴信才功不可没。

在吴信才的主导下,1998年成立的湖北省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开发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逐步发展成为教育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开发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直至建立国家地理信息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立地理信息系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人才培养,为产业发展创造条件,吴信才一直希冀我国GIS产业能全面超越国外。

吴信才曾多次向教育部无偿捐赠MapGIS软件,帮助全国200余所高校建设 GIS实验室。问及为什么要做这些,他的理念是这样的:“成果不是编出来看的,是要给社会应用才能产生价值的,技术是要传承给下一代的。”而今,从领导职位上卸任的吴信才,又发起创立了新中地教育事业,建立大学生就业和企业人才之间的桥梁,解决我国GIS产业的中高端人才短缺、竞争力弱等现实问题。

 

图片2.png 

工作中的吴信才

   “希望新一代的年轻人能够继承发展,比我们这一代人做得更好,让GIS技术支撑国家发展战略”,吴信才对年轻人有着这样的期许。已近古稀之年的吴信才,现在简出而不深居,还是常常与年轻一线科研人员在一起讨论、交流GIS技术创新思路,指导年轻人的成长。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科技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从无到有,从追赶国外到并驾齐驱,再到某些领域的领先,是一代代科学家呕心沥血的结果。纵观吴信才的人生轨迹,他将自身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他追寻的不仅是个人的梦想,更是追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他总想做得更多,做得更好。

 

尊敬的用户:请登录观看VIP视频

会员登录

*
*

会员登录

*
*

会员注册

  • *
  • *
  • *
  • *
  • *
  • *

你的条件可以报名参加培训班吗?

温馨提示,您提交之后,专业老师会在1-2个工作日与您联系

  • *姓名:
  • *电话:
  • *邮箱:
  • *学历:
    • 研究生
    • 本科
    • 大专
    • 高中
  • *所在城市:
  • *工作年限:
    • 0-1年
    • 1-2年
    • 3-4年
    • 4-5年
  • *计划报名:
    • GIS
    • PHP
    • JAVA
    • PYTHON
  • 验证码: *换一张

TOP